回首頁
>
播放反向 ∣ 延遲 循環:
 
  ATOLL IN 200 signature綜合擴大機整體的透明性及動態性能再大進化,它的低頻段非常出色,中頻段非常精確,具有很高的真實感和音樂性,完美且中立,強烈推薦!  
 
 
回到問題列表
X-RAYV8 CD唱盤+X-T100綜合擴大機-音響論壇NO.233
一台電源分離、使用真空管前級、附有唱頭放大、可遙控的英國進口綜合擴大機,您覺得該賣多少錢?二十萬?三十萬?都不對,Musical Fidelity X-T100售價不到十萬元。更重要的是,它的聲音還很不錯。電源分離有什麼好處?噪訊低、可升級是大家都能想到的好處,但是MUSICAL Fidelity這次不僅讓擴大機電源分離,連同系列的CD唱盤、收音機都電源分離,而且,三台機器都接在同一個電源上!這也就是為何這個電源會稱為Triple-X

(與電影『限制級戰警』,同名)了。如果想要更好的效果,那麼不妨選購更高級的Triple-Xl70電源供應 (台灣尚未進口),用上此物,擴大機功率會從50瓦增加為85瓦,大家都知道,電源供應就是擴大機的心臟,因此升級後除了功率之外,絕對還會有其他的好處。

 
  像是功率更大的機種

    這麼小巧的器材,再加上想要聆聽新的MF聲音特色,因此我當然是滿懷期待的將它們帶回家聆聽。將X-T100接在我的參考系統上,原本對於X-T100如此小巧的體積、晶體五十瓦的功率等都沒啥信心,沒料到電源一開,發現這台小機器發出的聲音還真有模有樣。

雖然在低頻最下段的衝擊力還沒能達到幾百瓦的晶體機的水準,但是在一般的音樂聆聽狀況下,是完全不會感覺到有什麼不足的。相反的,X-T100的聲音有足夠的活生感,就算接上低效率大喇叭聆聽,聽起來也不會缺乏氣勢,聽起來像是功率更大的機種。

    在音質方面,雖然X-T100使用的是雙極功率晶體,但是在真空管前級的加持之下,居然沒有我印象中的『晶體聲』。與一般同等級晶體擴大機相比,X-T100的聲音毫無顆粒感,中高頻的順暢豐潤尤其讓我讚賞,如果你的預算有限又希望聲音是有厚度的,那麼X-T100大概是這個價位帶少有的好選擇。

而音色上,X-T100的音色與近年來Musical Fidelity的器材走向相同,那就是非常健康、非常陽光、沒有一絲陰霾,聽了會讓人感到愉悅的音色。真空管加持後,聲音是否會顯得較軟?一點也不會,事實上,我相信很多人聽到X-T100的聲音時也不會聯想到它裡面使用了真空管,這幾年Musical Fidelity真的對於真空管的運用已經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這台機器有真空管的些許好處,但卻沒有真空管的負面作用,可以說就像是大廚出手,在巧妙的調整下,得到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感。

 
小機身、大氣勢

 X-T100另外一個討人喜歡的特色是它的音像飽滿又龐大,通常這種飽滿龐大的感覺在功率較大的機器上比較容易得到,在七十瓦的晶體輸出機種上倒是非常少見。有了這種健康、龐大又飽滿的特色,難怪X-T100聽起來會讓我誤認為是功率更大的機種。我相信當音響迷們看到這麼小巧的機種卻能夠發出這樣龐大的聲音時,一定都會感到驚訝。

    在家中短暫的聆聽之後,除了中低頻量感稍多(這也讓X-T100聽起來非常討好)之外,我認為X-T100的聲音無可挑剔,是我非常願意推薦給家中擺放空間有限音響迷的產品。

與擴大機搭配良好
  CD

    接著把訊源換成X-RAY V8,這台CD唱盤沒有使用真空管,是否聲音會顯得較為生硬?非但不會,而且原先我用Slim Devices Transporter連接時覺得中低頻稍微有點過於肥厚的現象居然完全消失了!這兩台機器的聲音配合良好的程度讓我懷疑X-RAYV8是否中低頻的量感較少,所以才會有這樣剛好的搭配結果?馬上將X-RAY V8接回我自己的系統,奇怪,它的聲音並沒有任何的不平衡狀況,中低頻的量感比起Transporter是少了些,但是在不切換比較的狀況下不會覺得它在這方面有任何不足。基於X-RAY V8應該算是X-T100的一部分(如果單獨買X-RAY V8,你得另外買一台Triple-X電源供應讓他通電),我最後以這套器材一起聆聽的感想來下筆,因為這兩機的搭配實在是渾然天成。

    在兩台機器結合的情況下,音質與音色的表現仍然與X-T100的個性接近:非常健康、非常活潑,是讓人聽了會感覺喜悅的聲音特色。這套組合的高頻量感的確很充足,可以輕易的聽到阿卡多『魔鬼的顫音』專輯中三角鐵敲擊延伸出來的清晰泛音,而且這三角鐵的敲擊還帶著一絲絲的甜味,非常的討好。老派的英國聲通常代表著高頻上段較為衰減,而襯托出飽滿的中低頻量感,讓器材顯得耐聽,但是MF這套組合並不走這條路線,而是在各個頻段都有著非常飽滿的量感。

 
各個頻段控制力極佳

    很健康、很陽光又有很充足的高頻量感,那會不會容易刺耳?無論在我家或是在公司聆聽,搭配各種喇叭,我都聽到了非常飽滿又控制良好的中高頻,不會飆出來讓人覺得刺耳,小提琴就算拉奏到高把位,線條還是清晰、音色仍然夠美夠真實。高頻量感充足,那麼中頻是否就欠缺飽滿?一點也不,如我前面所說,這套組合的中頻夠飽滿夠凝聚,因此聽人聲非常有感染力,但是也不會過於臃腫或是肥厚,仍然有著清晰有勁道的健康特色。在低頻方面,這套組合仍然將量感控制得恰到好處,有足夠的量感,又有足夠的彈性。奇

怪,Triple-X電源供應並不是重量級的,而且還是CD唱盤與擴大機合用,但是這套組合聽起來卻是如此飽滿、有勁,在各個頻段都有優秀的控制力,讓我懷疑MF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在音像方面,兩者結合之後,仍然保有較龐大的特色,但是這種龐大的音像並不是讓人覺得誇大的龐大,而是有著適中、凝聚的形體感,讓人感受到樂器原本該有的大小。有實體感的音像配合寬深俱佳的舞台感,讓這套組合重播音樂顯得非常活生,如果你喜歡追求現場錄音栩栩如生的感覺,那這套組合可以將這種感覺清楚的表現出來。

 
音樂享受超過各項表現分數

    如果用音響二十要來評斷這套器材,那麼可能讀者們不會有特別的感受,因為它在各個項目表現都不錯,但是也不會有『飛天鑽地』的特異功能;如果用絕對標準來衡量的話,我也認為這套器材在細膩聲音變化的刻劃上還是沒有達到最高等級,聲音的甜味還是比較單調的甜味,而不是散發出豐富變化的那種甜味(不過,這些也真的是最頂級器材才有辦法達到的境界了)。

但是分數並不代表一切,MF這套組合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在那優秀的平衡感受,它讓聲音聽起來沒有任何過於強調或是過於誇張的地方,一切都在良好的控制下,聽起來非常的安心,讓人能夠放鬆於音樂之中。雖然這套器材並非天價,但是在聆聽過程中,我卻從來沒有覺得它有什麼讓我挑剔之處,無論聽什麼音樂感覺都是那樣的愉快輕鬆,這可是連許多高價器材都缺乏的美德。而且,這套器材在視覺上、設計上本來就該一起使用,在兩者搭配之下聲音又是如此成熟,在搭配其他器材的時候還沒有什麼癖性,任何人應該都可以放心購買。

 
充滿誠意的作品

    Musical Fidelity的老闆Anthony Michaelson絕對可名列音響業界最聰明的主事者一,從他創業以來總是持續不斷的在音響圈丟出各種引起注目的話題,從純A類、真空管、限量、使用扼流圈、電源分離到最新的550K『超級增壓器』等等,都是讓人耳目一新的作法。

這其中有些產品會讓我覺得『聰明過了頭』,有點取寵之嫌,但是X-T100、X-RAY V8卻讓我深刻感受到這位半職業雙簧管演奏家對於音響再生的使命感與誠意。經過這多年,他們家的產品仍然能以平實的價格讓人享受音樂的美好,實屬難得。

 

 
焦點

1.分體電源設計,擴大機使用真空管前級,還可選購更高級的電源模組。

2.CD唱盤與擴大機無論在聲音上或是外型上部有極佳的搭配。

3.各頻段的控制力良好,因此聽起音樂來特別的安心,能讓人放鬆。

4.聲音有著陽光、健康的個性。

5.音像飽滿、凝聚、又有足夠的彈性與甜昧。

 
建議

1.任何這個價位帶的系統、大喇叭或小喇叭,應該都很適合搭配遣套器材。

2.別浪費了X-T100的MM唱頭放大,可以搭配一台平價黑膠唱盤。

3.好的訊號線能正確的發揮這套器材的潛力,建議不要在這方面省錢。

4.選用較靈敏、反應較快速的喇叭,能得到更全面的表現。

 
外觀

X-T100面板上有個類似3.5mm耳機孔的端子,可別真的把耳機插進去,那是讓你連接iPod之類的隨身音樂播放機用的。兩機尺寸相同,因此可以任意疊放。這個機箱的設計十分精巧,機箱頂部與兩旁都有類似散熱片的裝飾,底下則卡著兩條細長的橡膠就是腳座。電源開關在電源供應上,所以一開機就是整套一起開。

 
背板

這樣簡單的綜合擴大機還有前級輸出,而且是真空管的前級,讓用家以後有升級後級部份的空間。四組輸入中有一組是MM唱頭放大,AUX 1則與面板的端子共用,在面板插入播放設備時就會自動切換播放面板輸入。所有端子都有鍍金處理。

 
   

 
XRAYv8內部  

體積精簡,整台CD唱盤除了Philips傳動結構的伺服線路外,從電源、數位到類比線路都在同一塊線路板上。數位部份使用升頻晶片將數位訊號升頻至192/24,然後由Burr-Brown PCMl738轉換成類比訊號。類比輸出不但使用四顆NE5532,最後輸出前還有兩顆電晶體,此機應該有很強的電流輸出能力。

 
XT100內部 

  每聲道只使用一對功率晶體,因此在配對上不必那麼麻煩,可輕鬆獲得好音質。音量控制使用馬達帶動的黑色Alps可變電阻,並沒有用連桿帶動。ECC88真空管擔任前級,唱頭放大則是中間立起來的那塊線路板,以運算放大器構成。雖然少了變壓器,但是為了快速的供電,濾波、穩壓等還是在機箱內部完成。
 
 
 
關於我們  代理品牌  器材評論  銷售據點  最新訊息  常見問題  連絡我們  地理位置  回首頁  
台北市中山區錦州街46號8樓之1 電話:02-25110828  傳真:02-25319335  e-mail:a355b541@yahoo.com.tw